(香氛菁英班戶外教學)
紫嫺是一位中度視障的按摩師,過去,她靠著雙手與身體感知這個世界。
近期,她多了一種與人連結的方式 – 嗅覺語言。起初,她以為香氛課程只是單純的聽課與背誦,沒想到一進入課程,老師的用心安排完全顛覆她的想像。
課程不僅講解理論,更安排大量實作與感官練習,讓她透過實際嗅吸、分辨與搭配,從氣味中找到獨特的個性。隨著課程的深入,紫嫺開始接觸更多氣味相近卻個性迥異的單方精油,學習分辨其中的複雜性,甚至挑戰分析複方精油的結構。
為了協助記憶與創作,她開始撰寫屬於自己的「氣味筆記」,用文字捕捉每一瓶單方精油帶來的感受與聯想。
有些氣味讓她感受是溫暖的,有時候則清亮,也有讓她聯想到特定情緒或季節的香氣。這些筆記成為她設計按摩用油的靈感來源。
最具挑戰的,莫過於精油背後的化學組成,例如某些氧化物會強化草本的味道,若不想讓香氣太「生」,就需要學著拿捏比例。
然而,也因為這些不確定性,讓她覺得「多一點、少一點」,都像是在編織氣味的魔法,永遠充滿驚喜。
(有殘餘視力的紫嫺仍須志工協助課程)
如果要用一種精油形容自己?紫嫺笑著說:「我應該是「葡萄柚」吧!陽光、親切、有點活力,但不像橘子那麼單純活潑,是那種「有點年紀的橘子」,成熟中還帶著生命力。」
不只香氛課程,在生活中,紫嫺也常面對許多自我懷疑,特別是當外界誤解她的視覺條件時。
常有人問她:「你不是看得到嗎?」
其實,她只是習慣自己摸索與解決,看起來熟練,卻仍常面對不便。
像是搭公車時,她看不清楚車號,只能靠身車顏色或「猜測」,經常搭錯車,甚至還會被司機責怪,而這些,都是大眾對於「視障者」的刻板印象以及不了解。
然而,香氛卻為她開啟了另一種「看見」世界的方式去,紫嫺鼓勵所有人勇敢嘗試這條嗅覺之路。
即使一開始會懷疑自己是否嗅得出、是否能記得這麼多氣味,但這一切其實都是可以訓練的。
紫嫺說:「只要願意練習,鼻子也能成為你最靈敏的眼睛。」